针织面料的抗起球性、抗勾丝性和耐磨性是评价其耐用性和外观保持性的关键指标。
具体含义和区别如下:
1. 抗起球性
定义:织物抵抗纤维末端松动和因摩擦而形成小球的能力。常规起球是指织物在研磨 600 转后是否有起球。
测试标准:
ISO 12945-2:模拟人体皮肤与衣服的摩擦,通过观察起球程度(如 1 到 5,1 最差)进行评估。
AATCC 135 号:使用 Martindale 摩擦机用标准研磨剂(如砂纸)摩擦,以量化起球的程度。
影响因素:纤维长度(长纤维不易起球)、纱线捻度(高捻度减少纤维松散)和整理工艺(如抗起球剂处理)。
1-1 抗起球测试
2. 抗勾挂性
定义:织物抵抗被尖锐物体(如钩子、树枝)钩住和拉出纤维以形成线端或孔的能力。常规的勾丝是看织物纱线被钉锤摩擦后是否被挑出。
测试标准:
ISO 13938-1:用金属钩以特定的压力和角度刮擦织物,以评估勾丝程度(如 1 到 5,1 最严重)。
AATCC 22:模拟实际佩戴中的摩擦场景,观察勾丝区域和纤维损伤。
影响因素:纤维强度和弹性(高强度纤维不易断裂)、织物密度(紧密结构降低钩挂风险)、表面处理(如光滑涂层可减少钩挂)。
2-1 防勾测
3. 耐磨性
定义:织物在长期摩擦或压力后抵抗磨损和损坏的能力。常规耐磨性是织物经过 10,000 圈研磨后是否损坏。
测试标准:
ISO 12947-2:马丁代尔摩擦测试,通过不同的磨料(如砂布、橡胶)模拟洗涤、磨损等场景,并测量磨损量(如失重或厚度变化)。
ASTM D4158:评估织物在弯曲和摩擦下的耐久性。
影响因素:纤维类型(尼龙和涤纶比棉和羊毛更耐磨)、织物结构(双层和提花等复杂结构更耐磨)、接缝技术(加强接缝减少磨损点)。
3-1 磨损测试
三者差异表
特性 | 抗起球 | 防钩挂 | 耐磨性 |
失败表单 | 纤维末端松动形成小球 | 纤维被钩住以形成线头/孔 | 纤维断裂、织物损坏 |
测试工具 | 摩擦片/砂纸 | 钩钩 | 马丁代尔摩擦机 |
关键方案 | 日常佩戴过程中的反复摩擦 | 接触尖锐物体 | 长期使用或高强度运动 |
改进方向 | 纤维长度、捻度、抗起球剂 | 纤维强度、表面光滑度 | 纤维类型、编织密度 |
总结
防起球和防勾住:两者都针对纤维损伤,但起球侧重于“松散的小球”,而钩住侧重于“纤维被拉出”。
耐磨性:更广泛的整体耐久性衡量标准,包括结构损坏和功能故障。
应用场景:运动服需要同时考虑耐磨性和抗钩住性;家纺更注重抗起球;工作服要求高强度和耐磨性。